又到了周四这天,上午跟着周老师看完诊,麻溜的吃完午饭就驾车向城西方向出发。
刚下车,周老师一入山里,就像闲逛百货市场一样,沿路凡有特色的草药,周老师都要指认我们看下,我还在左顾右盼的时候,而他眼睛就是“尺”,轻轻松松的给我指出:“你看这是黄精,以前道家辟谷,不吃五谷在深山修仙时候吃这个来充饥,补气养阴,古代人认为吃它可以延年益寿,使人不老,所以称它是仙人余粮。”
《神农本草经》里将黄精入药列为上品,润肺滋阴,补脾益气,倾向于养阴,药性久服还算是比较安全。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生延年不饥”。并另记载了不少黄精“久服成仙”的传说。民间多拿黄精泡酒,咱医馆也有颗贼大的黄精拿来泡酒了。
(.4.7岷山拍摄)
而现在黄精被列入国家药食两用的药材里,现代药理研究是黄精在调节血糖、降血脂、延缓衰老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最近这几年我确实是在市场上看到了不少关于黄精相关的产品。
我想着这好东西多挖点带回医馆食堂煲汤加餐,大家打趣的说怕吃了流鼻血补过头了。后面又从曹老师那里意外得知黄精叶子还可以炒来吃,阿姨将黄精叶单炒,味道之酸爽还以为是阿姨误放多了醋。
山中无杂草,认者皆是宝,一路上看见很多天南星和半夏,但周老师无意留心它们,一直朝着小溪路边走,希望能找到七叶一枝花,我和师兄走的是又累又饥,非常想下山。
但周老师对我们下达“今天找不到七叶一枝花就不回去”的命令,天南星和七叶一枝花长略为相似,饥饿到两眼冒星星的我看着天南星就默念许愿他们变出一株七叶一枝花来。
(拍摄于.4.7岷山采药)
“七叶一枝花,百病一把抓”药用广泛,但招牌功效还是治疗蛇毒和疗痈疽。
古代少数民族苗医、瑶医使用它比较频繁,像云南白药喷雾剂主要成分里就有它。《本草纲目》载歌言:“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医馆内大部分同事都熟唱这首歌。
山里天黑的比外面要快些,比较失望的是我和师兄依然没有看一株七叶一枝花的出现,但我们碰到一颗果子成熟的胡颓子树。
周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吃。红色小麻子,果肉柔软,虽然它的江湖地位虽然没前面那么高,但对于饥饿的我们正合时宜,微涩微酸的,健脾消食,收敛止泻,止咳平喘,一般广东医家使用比较频繁。
(拍摄于.4.7岷山采药)
我的脑海中浮现电影《小森林》里主人公在田间忙碌后喝着自酿的米酒,吃着自己采摘的胡颓子做成的果酱涂抹在面包上的情节,传递着人与生活、自然的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非常的治愈。
下山路总比上山要快,周老师又发现了一味降气化痰的本草-前胡,并且让我们记住它:它们不会化妆,下次遇到不可再不认识,前胡性苦、辛、微寒,归肺经,可以通过化痰而达到降肺气间接减轻咳喘的作用。我说它的叶子看着像手套,虽然不会化妆,但它们通常是整体换装,一点也不好认。
(拍摄于.4.7岷山采药)
看老师乐在其中,《半天临证,半天采药》这样的方式对于中医人来说就是顶级的浪漫吧。——采药小记:小章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