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实践团来到实践第三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文简称“植物园”)观察学习药用植物、傣药药方。通过植物园西区的导引牌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植物园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自然环境适宜众多热带药用植物生长。
01
中科院热带植物园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的主要学科方向为资源植物学、保护生物学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
02
探寻学习热带雨林药用植物
在龙脑香园,实践团成员结合实地观察与课堂内容总结了龙脑香科植物的特征及药理作用。龙脑香科是东南亚热带植物区系中的一个优势科,属于古热带成分,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我国有5属13种。龙脑香科植物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导致其繁殖或发育机制缺陷。由于20世纪50-60年代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以及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使得龙脑香科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其种群数量和规模急剧下降,成为了珍稀濒危树种。
龙脑香科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其中可以提取得到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结晶。除龙脑外,还有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烯,齐墩果酸、卖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这些萜类成分可用于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后不敛、心绞痛等。
同时龙脑香科中含有的异龙脑是冰片的主要成分,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龙脑香科作为植物药中的双刃剑,还需谨慎利用,方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成员们正在学习
随后,实践团成员到达民族植物园,学习了解傣药八大药方以及其它傣医临床常用的药方。例如八大药方之一的中风圣宝风湿大药方,现誉为《傣圣风湿灵》,主要用于调理气血、平衡四塔、化瘀溶栓、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健脾养胃,可治疗类风湿、风湿中风偏瘫等症;《四塔主方》作为傣医临床基础方,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开窍醒目、利尿止呕,主治因大气偏盛所致的高热抽风、气血不足、不思饮食、恶寒发热。
八大药方及常用临床药方作为傣族医药的瑰宝,我们应当积极保护、传承,并给予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医药。
成员们正在学习傣药《四塔主方》
最后,实践团成员行至东区热带雨林探寻热带药用植物——天南星科、姜科植物。
天南星科是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目的一科。该科植物多可入药,其中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天南星的药用部位为块茎,其中含有很多的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氨基酸,能镇静镇痛抗惊厥、祛痰、抗肿瘤、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
姜科是单子叶植物纲,芭蕉目的一科。实践团成员观察发现该科植物特征大部分与同为姜科的砂仁类似,主要用作香料,药用植物仍以砂仁为主。
成员们用手机识别药材
西双版纳拥有我国现存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动植物的多样性,为药用植物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此次调研中,实践成员切实体会了“多看、多摸、多闻”的药用植物学习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各种药用植物的特征、功效等内容的记忆,认识到很多平日难得一见的道地药材、傣族药方。
结合实践第二站对砂仁种植的调研,实践团了解到环境对于药用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只有在专业种植基地、热带植物园等不受外界污染的优质环境中,才能生长出质优效佳的药用植物。
03
实践感悟
身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迥异的热带植物构成了一幅幅立体、绚烂的重彩油墨画。除了展示出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植物园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做出卓越的贡献,例如移植能够提取名贵南药“活血圣药”的柬埔寨龙血树,成片引种对癌症拥有奇效的美登木等等。我不禁感叹植物园的建立拥有高度的前瞻性:为拯救濒危热带植物、深入探寻热带植物的药用价值并且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力量。如今,它已然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自然宝藏。
崔桐药学院
中科院植物园之行我们收货颇丰。植物园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都很好地保护了原始森林、次生林,减少养分流失和外界带来的污染,为多样化的药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地观察药用植物生境,让我回想起许多疫情期间学习的《药用植物学》内容,不禁对学院老师博闻强记的辩识和应用能力表示敬佩,又感到夯实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陈清璇药学院
04
实践略影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撰稿
高培晟
编辑
崔桐
摄影
陈清璇高培晟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iannanxinga.com/tnxyy/6622.html